孙小云刺绣艺术馆--苏绣网(刺绣网)苏绣商城[苏绣街]-|苏绣|刺绣|乱针绣|双面绣|中国刺绣|手工刺绣|刺绣艺术
欢迎来到苏绣艺术的殿堂
苏绣生产方式的演变
 
  

  文化是社会成员通过学习从社会上获得的传统和生活方式,包括已成模式的、重复的思想方法,感情和动作。这里所谈的文化,是从广义而言的复合的整体,它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其他能力及习惯。可以讲,从历史上沉淀下来的一切东西均含有当时的文化心理和文化知识,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作为苏绣工艺当然也不会例外。

一、针、缝纫、织具等文化标识形成,为苏绣产生创造了必要条件。  

  绣花针的始祖发现在距今至少约二万到五万年之久的山顶洞人居住遗址。1993年,北平郊区的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考古家发现了一枚骨针。这骨针长度为82毫米,最粗处直径约3.3毫米,是属于体积粗长型www.lm009.com www.bbsveb.com www.hnbmw.com www.gmaing.com www.footblal.com www.hcess.com的针,应是用于缝制兽皮衣物。它尖端锐利、针身圆滑、尾部穿孔。这样的工具的发明标志着缝纫时代的开始。

  在新石器时代,据最早的文献记载,当时已出现先进的纺织工具,织物并且开始染色。这时,因技术条件的限制,工艺作品以简约的表现形式,突出其形象的特征。针法以坚固耐用,有实用价值为上乘。

  进入夏商时期,由于商代是典型的鬼神迷信时代,当时农业及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已有专门的纺织业和缝纫工业,丝织品受王室重视,商王室设专管蚕事的文官“女蚕”。针法以锁绣类及其变化针法为主,加上少数平绣类针法。受宗教影响,当时主要素衣朱绣,流畅的刺绣线条,工艺装的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到西周时期,染织工艺已有专门的分工,并开始运用色彩,刺绣技术成熟及广泛运用。颜色加上优美花纹的手法,强调礼治社会中,工艺制作的式样具有固定的规格,装饰布上反映显著的次序感。

  根据文献记载,苏绣起源于苏州的年代也很早,而且也是始于服饰。据查考,晋平公的使节访问吴国时,苏州已是吴国国都。这说明,在公元前 6 世纪,苏州已经有“绣衣”“锦衣”了。之后,见于记载的有齐梁建都建康(即今天的南京)。从历史的记载可知,这时的苏绣范围已经不限于苏州地区了,在广大江南地区发展了。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多元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多彩强锦渐趋兴盛,刺绣工艺进入成熟阶段,成品达到实用性与装饰性高度合一,不仅有精美刺绣,而且有刺绣服饰销各地,如山东齐鲁的细薄丝织和五彩绣品闻名全国,有“冠带衣履天下”的比喻。这时的针法主要为辫绣,局部间以平绣,壮丽雄魄的风格表现,色彩对比强烈,刚柔曲直变化至极的线条。所绣的图腾主要是龙凤虎、与神话或民间信仰有关的动物猛兽等。

二、国家统一、体制健全、文化发达,为苏绣实现从工艺到艺术的转变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文化基础。

  秦灭六国,国家统一。随着政治稳定,经济体制、度量衡、文字等得到统一,重农亦商的倾向使商品生产也开始标准化。汉代都城长安设织室管理纺、织、染手工业,刺绣工艺有飞跃的发展。刺绣在生活中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除服饰之外亦有家居品及装饰宫室车舆、帐帷等用品。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经济贸易及文化的交流。

  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的同时,佛教文化也在中国盛行,在此背景下,大量刺绣佛像随而产生,从此,以观赏为主的刺绣工艺有了新的开端。刺绣主题从鸟兽花草扩展至人物描摹、发原文字、山地理、星辰天象等,写实刺绣增多。开始有二三色渐浓渐淡的绣线相间,以达宣染效果。由于三百年间社会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刺绣工艺局部地区及局部品类受到战乱的摧残,如南朝时的江南地区发展起来,以及三国时的蜀锦著名于世。

  隋唐五代的针法有了新的发展,是一个技术运用和艺术表现融合的发展时期。刺绣工艺发展为绣制生活用品以及观赏性艺术品两个方向。在服饰上,刺绣与彩绘、金银线绣、珠绣、印染等相结合,使服饰无比华美,在贵族间争奇斗艳,奢靡炫耀。在这一时期的色彩善用分层退晕抢针方法设色。装饰题材以花草禽鸟搭配而成的图案,其构思风格融合壮丽与秀美、传统与当代、本民族与外民族的图纹。

  北宋初,封建士大夫粉饰太平,生活奢华,崇尚刺绣。后期于京城设立文绣院,绣工约三百人。宁徽宗年间,设有绣画专科,绣画成为专业而独立的艺术创作:有山水、楼阁、花鸟、人物等分类。刺绣向欣赏品发展,绣画及绣法书流行,两宁花鸟绣画达成熟期。南宋时于苏州、杭州、成都等设立锦院,工匠达千人,官营丝织业中心移向南方。金代时,由于统治者是以游牧生活为主的女真族,在刺绣服饰上出现独角兽、熊、鹿、山林等特殊图腾。这时的绣品针法极细密,色彩运用昂贵。绣画受院体画影响,构图简练,形象生动,设色精妙。

  进入元代,大都设有文绣局。从南宋偏安江南,元王朝建立后,读书人或苟安为官或隐居园林,于中国南方兴起地主文化,纯欣赏性刺绣流派以仿绣书画为长,与民间刺绣工艺分离,与绘画艺术结合。这时出现了画家供稿,艺人刺绣成为精品趋势。

三、苏绣的创新发展来自多种材料和运用、画稿设计的参与和西学东渐潮流的汇合。

  明代于北京设有刺绣作坊。因染织技术精练,发展多元化的色相彩度丝。妇人多擅长女红,绣制家庭所需绣品,收藏和鉴赏精妙绣品成为上层社会风尚。明代的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苏州的丝织业更是日趋发达,苏州城东城为苏州丝织业的中心。与此同时,民间家家养蚕,户户刺绣,豪门贵族的小组也“畴女红”,以此消磨时日,陶冶性情,据说,苏绣全盛时苏州出现的绣工达四万人。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刺绣的发展。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制作,所绣佳作如生笔韵的发展味琳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自此,刺绣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书画艺术比美争艳。民间顾绣脱离生活实用独立的欣赏工艺。江苏露香园顾家发扬宋元绣画技法,以古今名人书画作品为底稿,运用各式材料入绣画,如蒲草、胎儿细发等。其构思讲究、用材精妙天成,绣工善美,吸收西方浪漫主义突显透视的效果,风格得以闻名于世、名噪一时。

  清代织绣工艺仍分为官营和民营两种形式,官营设在南京、苏州和杭州,称为江南三织造,以最精良的技术生产帝王官员用品,因而产生技术水平惊人的作品。城市中出现经营绣工艺的行庄,许多画家参与刺绣画稿的设计工作,刺绣品类万千,日用品为刺绣主流,刺绣商品出口至日本、南洋及欧美等地。此时,全国形成了地方特色的刺绣系统:苏绣、蜀绣、绣、湘绣四大名绣。清朝道光元年出刊有史以来第一本刺绣专书《绣谱》。这时,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绣品,几乎全出于苏绣艺人之手。民间刺绣更是丰富多彩,广泛用于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鞋面、香包等方面。这些苏绣生活用品不仅针法多样,绣工精细、配色秀雅,而且图案花纹含有喜庆、长寿、吉祥之意,深受群众喜爱。还有一种画绣,属于高档欣赏品,称之为“闺阁绣“。史载吴县的钱慧、曹文华等腰人的刺绣佳作,皆中响一时。特别是清末民初,苏绣也出现了创新的苗头。清末西学东渐,沈寿融会西方写实表现,创“仿真绣”,针法多变且富立体感,开创了绣崭新的一页。光绪十三年(公元1904年)慈禧七十寿辰,沈寿绣了佛像等八幅作品祝寿,慈禧备加赞赏,书写“寿”“福”两字,分赐给她和她男人。嗣后她的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曾作业国家礼品赠送给意大利,轰动了意国朝野;《耶稣像》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获得大奖,售价高达13000美元。沈寿同时也是杰出的刺绣教育家以及艺术理论家,口述著撰《雪宦绣谱》。在她的倡导下,江苏的苏州、南通、无锡、常熟等地分别举办了刺绣传习所、绣工科、绣工会等。她先后到苏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课徒传艺培养了一代新人。其时著名艺人华基、唐义直、李佩敝、蔡群秀、张应秀、金静芬等的作品先后在“意大利都朗万国博览会”“比利时万国博览会”“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获奖,为中华民族传统工艺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四、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程度提高,流通渠道畅通,苏绣创新空间有更大发展。

  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冲击,苏绣的发展一度十分缓慢甚至停止,苏绣作为革命对象被扫地出门,而一些国有单位,由于传统体制影响和束缚下,苏绣只是作为产品也不是作为商品生产,而严重的大锅饭思想,造成人们的创新意识不强,开拓力也不强,闯劲严重大足,而广大农村大搞人民公社化,集体劳动,农民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从中苏绣生产,有的只是冒着被扣上“小资产阶级思想”则偷偷摸摸的进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改革的序幕从农村拉开。在进行全面拨乱反正的同时,首先在农村进行了一场以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改革。从此,生产方式开始有不新的大变化,农民逐步从土地上解放发出来,种田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有了更多支配自己时间和行为的权力。随着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开放度增加了,对外的联系也增多了,东西方文化逐步在中国包括农村融会并开始被农民们所接受,并试着自身闯入市场。这时,一批绣娘从田里走了出来,并将平时母手师心传承的刺绣技术拿出来,光明正大地作为一份手艺开起张来。于是,跑供销的跑供销,专门进行制作的制作,苏绣作为商品在进入社会化过程中,有了明确的分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加上当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刺绣技艺的创新不断涌现。双面绣、三面绣的出现正是这种创新的结果,双面绣是在一块底料上,一针同时绣出正反色彩一样的图案的一种绣法。它和单面绣不同,单面的绣法只求正面的工致,反面的针脚线路如何则可能不管,而双面绣则要求正反两面一样整齐匀密。在创新精神的感召下,去年底,苏绣首次表现科学实验现象获得成功,这是通过刺绣技艺表现在美国长岛超级对撞机上进行的一次重要实验。在这幅刺绣上,以深雪青色为基调,展现了色彩绚丽的呈放射关闪烁的密集线条,逼真地再现了金核子碰撞瞬间的奇妙景象,对促进了刺绣艺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10/11/7
关于我们 | 供求信息 | 在线留言 | 产品导航 | 自助友情链接|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博宝苏绣 苏绣之家  奢移品在线
中网艺院 原创歌曲 【艺术114】 女红论坛 我装我家 景德镇御窑陶瓷研究所  名站在线 苏绣 华夏资讯网 刺绣大师 纸业网 歌手歌曲

诚征有一定访问量的网站进行友情链接,请连接本站后电邮告知,本站在24小时内将做好与贵站的链接
销售热线:0512-66918637 E-mail:sunxiaoyun@sunxiaoyun.com 客户服务:13861327305 E-mail:fy93202@163.com
加盟热线:0512-66005159 在线QQ:53078220
Copyright 2005-2012 | 孙小云刺绣艺术馆 www.sunxiaoyun.com 中国刺绣艺术联盟 | 苏ICP备17067213